
執法人員檢查農資。

村民察看西紅柿長勢。
氣溫日漸升高,萬物進入旺盛的生長期。走進平定縣的鄉村,放眼望去,廣袤田野上,縱橫阡陌間,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
不誤農時抓好農業生產,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平定縣作為我市的農業大縣,今年計劃播種各類糧食作物超32萬畝,爭取糧食產量保持在1億公斤以上。對此,全縣早謀劃、早安排,做好農資儲備、開展農機檢修、監測土地墑情、組織技術培訓……一幅農業生產圖在充滿希望的大地上徐徐繪就。
農資農機先行,下好春耕“先手棋”
5月10日,平定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倉庫一角,復合肥、尿素、磷肥等整齊堆放。倉庫門口,工人正有序卸載、搬運新購置的肥料。“玉米大部分已經播種完了,接下來主要是谷子、紅薯、油葵等。這些農業生產資料,我們還得準備上。”平定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負責人岳建林說。
保障農資是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的前提。岳建林介紹,還沒入春,公司就安排專人提前走訪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了解大家對農資的需求。隨后,公司積極組織貨源,從湖北、四川、陜西等地購進各類肥料,保證農民所需。為了方便農民,平定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還采取電話訂購、送貨上門等方式,打通農資供應“最后一公里”,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農資。
眼下,依然處于農資銷售的旺季,產品優劣成為農民關注的重點。平定縣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等開展了打擊假劣農資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執法人員分赴多個鄉鎮的農資銷售點,仔細檢查農藥、種子、化肥的產地、生產日期等,詳細詢問進貨渠道、銷售情況、庫存情況等,努力讓農民用上“放心肥”“安全種”。
除了農資,農機也是農業生產中的“主角”。早在3月開始,平定縣農機中心就主動作為,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活動,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同時,中心還組織技術人員到一線,為農民講解農機維修保養常識,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希望通過科技化、機械化作業助力農業生產更便捷、更高效。
種子、肥料儲備充足,“大鐵牛”“田保姆”蓄勢待發……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
科技力量支撐,跑出生產“加速度”
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5月10日,平定縣健隆種植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里,黃瓜、西紅柿、西葫蘆等蔬菜的秧苗,已經所剩不多。“我們這兒有茄子、西紅柿、辣椒等30多個適合本地種植的蔬菜品種。除了平定人愛來咱這兒買,昔陽縣、臨縣、壽陽縣等地的菜農也愛來咱這兒買。”合作社負責人李志龍說,“4月底就賣開了,現在銷售得差不多了。”
“我們種子賣得好,主要是因為育苗的土壤好。這不是普通的土壤,而是精選的基質土。”李志龍解釋,“使用普通土壤育苗,需要篩分后再撒籽。這樣一來,秧苗下地后需要經歷換苗期,成活率較低。對此,我們進行了多次嘗試,這才確定了如今使用的基質土。這種基質土疏松、透氣、無菌,用它培育的秧苗成活率高,人們自然愿意購買。”
有了好苗,土壤狀態適不適合播種?“大數據”給出了答案。平定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的智慧農業云平臺,可以隨時監測土地墑情,確保土地在最佳狀態時進行農業生產。近期,工作人員每天會分析多個監測點反饋的墑情數據,為高效推進農業生產、精準服務農戶提供數據支撐。
4月下旬,平定縣柏井鎮柏井一村、柏井二村、柏井三村的田野間,人們時常能看到一架黑色的植保無人機。無人機在“嗡嗡”的轟鳴聲中緩慢升空。機身下方,特制的施肥裝置均勻地播撒出有機肥,在田間“繪出”一個個“音符”。
“與傳統人工施肥相比,無人機施肥不僅效率高,還能精準控制播撒數量和位置,讓每一寸田都能‘吃’到合適的養分,有效提高玉米單產。尤其是,無人機可以在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作業,能夠更好地助力農業生產。”平定縣祥耀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星光說。
良種、土壤檢測、無人機作業……在今年農業生產一線,科技的力量給田野帶來無限希望。
上下齊心耕耘,共繪豐收“新圖景”
“準備種多少畝西紅柿?”“種苗從哪里訂購的?”“有沒有什么需要協調解決的困難?”……進入4月,平定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和各鄉鎮負責農業生產的工作人員,通過進田野、到農戶家走訪,詳細了解農業生產情況。對農戶提出的勞動力不足、缺少銷售渠道等問題,工作人員協調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幫扶,打消農民生產的后顧之憂。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株距,最好使用專用肥。不少農機合作社購買了專門的播種機和收割機,可以提前預約,提高播種效率。”在平定縣岔口鄉岳家莊村的田間,縣、鄉農技專家詳細了解村民種植的規模和困難,叮囑需要注意的事項。
5月10日,平定縣冶西鎮東莊村的蔬菜大棚里,夾雜著泥土特有的芬芳。工作人員半蹲著,細心察看西紅柿幼苗生長情況。“這些大棚里,主要種著‘丑八怪’‘草莓’‘大紅’等不同品種的西紅柿。現在付出多少,直接關系今年收成如何,大伙兒可不敢大意。”東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白建和說。
西回村是我市有名的谷子種植村、小米加工村,村里生產的“西回小米”又被喚作“金皇后”。5月,正是村民種谷子的時候。連日來,西回村黨總支委員耿存毛時常到地里看看,和村民交流種植情況——“播種時,密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影響谷子生長。”“谷子長出幼苗后,記得察看每一株幼苗,一旦發現缺苗,及時補上。”“谷子幼苗長高后,記得及時澆水、施肥、除草。”……“今年,咱大伙兒繼續努力,黃土地里肯定能‘種’出屬于自己的幸福。”耿存毛說。
農資、農機儲備充足,農業生產有保障;農業科技引擎蓄滿動能,良種配良法的“金扁擔”為農業增產提供支撐;農技人員、鄉鎮干部和農戶擰成一股繩,辛勤耕耘、揮灑汗水,共同澆灌豐收的希望。(張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