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要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尤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優化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與落實賦能。本文從五個方面概括了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并分析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在此基礎上,就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從三個角度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建黨百年來的優良傳統,并且是突出的政治優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要求,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尤為重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指引下,有力有效地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全面鄉村振興的思想政治基礎,必須結合農村的特點和農民的認知基礎,在堅持問題導向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明確目標定位、創新工作方法、提升成效質量,蹚出一條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常態長效推進的新路子。
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相關戰略舉措,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如果將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解決了農民群眾潛在的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問題,進而達到凝心聚力、鑄魂育人、鼓足干勁的效果,就能為鄉村振興掃清主觀障礙,推動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物質動力來自于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的重要主體是農民。鄉村產業的振興很大程度上需要引進先進技術、掌握科學方法才能實現,這就要求農民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學習應用先進技術、不斷提高素質,對農民進行正面價值引導,在思想觀念層面凝聚起最大合力,構建起農民參與鄉村產業發展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所以,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是鄉村產業振興、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
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扎實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振興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作用的發揮,尤其是離不開涉農主體的積極參與。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提高農民的思想覺悟以及道德素質,能夠促使涉農主體自覺提升專業技能,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積極適應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在這其中,農民思想觀念的有效轉變是其向新型農民轉變的關鍵因素,所以,優化改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是農村人才振興的思想基礎。
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扎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全面鄉村振興的實現離不開文化振興在精神層面的牽引,其中,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靈魂,是助推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表現之一是鄉風文明,而鄉風文明與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無論在內容還是目標方面都具有內在一致性,尤其是在農民受到各種思潮沖擊的背景下,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幫助農民解決個人認知方面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養、改善農民的精神風貌,提升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進而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扎實推動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生態的振興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從思想價值層面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和發展觀,讓農民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引導農民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保護好農村生態環境,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以主人翁的意識建設美麗鄉村。
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扎實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全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以組織振興作為根本保障,鄉村組織振興目標的達成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的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與主體是農民黨員,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引導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得農村黨員干部在理解和認同國家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幫助更多農民增強對新政策的認知與理解,這樣才能使得涉農政策惠及更多農民,只有得到了更多農民的政治認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互聯網背景下,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的形勢。互聯網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能夠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這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開展面臨的新機遇。但是,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數據的廣泛傳播,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網絡空間中的各類復雜聲音的傳遞,也給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加強與改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面臨一些現實困境,比如,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統一、完整、健全的機制模式,尤其利用互聯網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較為零散;運用新媒體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存在內容寬泛空洞、與農民的實際需求相脫節等問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手段載體上缺乏新意、較為刻板,不夠靈活、互動性不強,對新興技術的運用情況十分有限,使得農民群眾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較低。互聯網背景下,如何有力、有效地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全面鄉村振興的思想政治基礎,不斷增進農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認同,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
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任務
要直面挑戰、抓住機遇,更加有效地在農村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思想政治引領,開創新時代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健全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機制。不斷健全相關機制、完善相應制度,是加強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規劃,要按照規劃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急于求成。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資金、技術支持,發揮好制度供給的作用。要將推動農村地區利用互聯網工具常態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形成明確的制度,并發揮好制度在規范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權威性、穩定性作用。要立足農村實際查漏補缺,制定明確具體的工作目標,推動在農村地區形成科學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體系與模式,這樣才能有效破解目前在農村地區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執行落實等條塊分割的壁壘,提高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
豐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利用新媒體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優化宣傳內容,使得工作內容在把握“變”與“不變”特征的基礎上做好守正創新。對農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結合當下的宣傳重點,立足各村實際,把握思政內容的階梯性、層次性,充分運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過程要借助“文化”這一隱形載體,包括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鄉賢文化等,推動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互聯網相結合。很多鄉村擁有不同類型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要在做好挖掘與打造的過程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讓優秀鄉村文化為農民提供肥沃的“思想土壤”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農民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和教育的過程也是對其思想淬煉的過程、道德情操的啟迪和陶冶過程、精神生活的滋養過程,進而起到以文化人、以文凝心的“教化”目的,并起到規范農民群眾行為的重要作用。
優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新型載體運用受限已經成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難以與時俱進的瓶頸所在,因此,優化新時代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積極借助先進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創新工作載體,推動互聯網尤其是新媒體手段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全面賦能,真正讓二者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融”起來。網絡渠道豐富了農民群眾表達訴求、提出意見的方式和方法,拓寬了農民群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和路徑。因此,在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把網絡新媒體作為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聯系農民、服務農民的重要載體,注重運用符合信息時代發展的手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利用好傳統媒體加大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力度,強化宣傳效果;也要積極融入新媒體時代,創新傳播手段,以滿足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需求。
(作者為陽泉市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