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慢性病人群逐年增加并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預計心血管病患病人數達3.3億人,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數達1100萬人。與此同時,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全部死因比率第一,農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為45.50%,城市心血管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為43.1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腦血管疾病起病急,癥狀五花八門,尤其是一些不典型癥狀,很容易被忽視而耽誤病情。
心梗體檢難發現,警惕6個癥狀
心梗這件事,不管你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還是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都有必要關注。
1.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區突發的、劇烈的壓榨性疼痛是心梗的典型癥狀,并且短時間內(10分鐘-20分鐘)不能緩解,這種疼痛屬于內臟性疼痛,痛感范圍比較大,不同于針刺皮膚的點狀疼痛。
2.胸悶氣緊、呼吸困難。胸骨后有明顯發悶緊縮感,胸口像壓了塊大石頭喘不過氣,持續時間較長。
3.左肩、左上臂、頸部、背部、下頜疼痛。胸部疼痛放射到左肩、左上臂、頸部甚至背部,同時伴有胸悶氣緊的感覺,也要警惕心梗。如果沒有牙科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現下頜疼痛,特別是伴有諸多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要注意排除冠心病。
4.急速出汗。胸悶且突然大汗淋漓,也可能是心梗發生征兆。急速出汗表明激發了人體的應激反應。
5.暈厥。心梗患者還會突發暈倒和不省人事而發病,尤其老年人要特別注意。
6.上腹痛、惡心嘔吐。如下壁心肌梗死,由于發病位置靠近膈肌,患者可能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等不適。通常還可能伴有面色蒼白、出汗等。
日常養血管,保證6個好習慣
第一,飲食上控糖限油。現在生活節奏加快,餐館、外賣,連很多人自家炒菜都為了口味,多用“高鹽、高油、高糖”和濃油赤醬“炮制”出來,導致血管堵塞。所以飲食宜清淡,比如晚餐喝一碗雜糧粥,有利于預防冠心病,控制膽固醇。
第二,增強血管功能運動。慢跑、快走、游泳各種有氧運動,幫助肌肉舒展、關節柔軟的體操,哪怕是輕微的肌力鍛煉等活動,都能改善血液循環,抑制交感神經活動,使人在常態時心律減慢,降低心臟負擔。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時的65歲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時的65歲以上老人,心血管發病率減少69%,病死率則減少73%。
第三,保證睡眠。長期因為勞累、壓力大、休息不夠導致猝死的情況并不少。一般人建議成人每天23點前入睡,睡夠7-8小時。
第四,精神放松。突然的精神壓力可能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內皮功能障礙使血管的擴張能力受損。最后導致血管不能隨血液需求的變化而調整其功能,增加心臟突然事件的發生。
第五,每年要查血管,監測血壓。沒有癥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壓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一定要按時監測、服藥,讓它們保持在正常范圍。
第六,補充ω-3。調節血脂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病密切相關。研究發現ω-3PUFA可以通過多個機制抑制TG的合成,降低血脂。
PUFA可以通過增加脂肪酸β氧化影響TG底物的活性,降低游離脂肪酸向肝臟的遞送,減少肝臟脂肪酸的合成;還可以抑制TG合成關鍵酶二酰基甘油酰基轉移酶或磷脂酸磷酸水解酶的活性;增加磷脂的合成替代TG。此外,EPA和DHA可以提高血液循環中極低密度脂蛋白和TG的清除率,增加脂蛋白脂肪酶介導的細胞外脂肪分解。
ω-3PUFA具有提高細胞膜流動性、調節細胞膜離子通道、抑制血小板聚集、下調 炎癥因子、抗氧化等多種生理功能,對于調節血壓、血脂、心律、血管新生和心肌纖維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ω-3PUFA對于健康的個體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具有改善心房顫動、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病癥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二級預防心血管疾病上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這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防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陽泉市衛生健康促進中心供稿)